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考核试行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5-15 23:19:4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51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考核试行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考核试行办法》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


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各有关单位:
《青岛市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考核试行办法》已于1997年2月24日经市人民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青岛市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考核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促进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区(市)人民政府对其所属工作部门和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单位(以下统称行政执法责任部门)实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落实行政执法责任情况的考核(以下简称行政执法责任考核)。
第三条 行政执法责任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执法的组织领导的情况;
(二)法制宣传教育的情况;
(三)制定、落实行政执法配套措施、制度的情况;
(四)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情况;
(五)依法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
(六)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情况;
(七)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情况;
(八)行政执法的其他工作情况。
第四条 行政执法责任部门每年初应当拟定本部门的年度行政执法责任目标,送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第五条 拟定年度行政执法责任目标应当以本部门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依据,以本部门年度工作任务为中心,突出重点,具体明确,能量化的应当量化。
第六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会同人事部门对各责任部门拟定的年度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进行审查、汇总,报经本级政府审定后,下达各责任部门执行。并将行政执法责任目标纳入本级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标范围。
第七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人事部门应当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检查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各责任部门完成年度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进度情况。
第八条 每年12月份,各行政执法责任部门应当对本部门年度行政执法责任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自查自评。自查自评结果于次年1月10日前送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会同人事部门汇总和进行必要的抽查,并向本级政府提出完成年度行政执法责任目标情况的
报告。
第九条 行政执法责任部门完成年度行政执法责任目标的情况纳入对该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年终考核范围,作为评价该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依据。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派人参与政府工作的年终总结、考核、评比活动。
第十条 对经考核完成行政执法责任目标成绩突出的,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奖励的范围,由人民政府予以通报表扬或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根据工作需要,人民政府也可以单独对完成行政执法责任目标成绩突出的进行奖励或表彰。
对经考核,由于工作失职等自身原因没有完成年度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而产生不良影响的,予以通知其限期整改或通报批评。
第十一条 本办法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青岛市人民政府法制局会同青岛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拟定行政执法责任目标参考项目表。
拟定行政执法责任目标参考项目表
-----------------------------------------
| 栏| |
| | 责 任 目 标 参 考 项 目 及 标 准 |
|序 | |
|----|----------------------------------|
| |1 |制定、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及考核办法 |
|行|--|----------------------------------|
|政|2 |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行政执法责任目标具体明确 |
|执|--|----------------------------------|
|法|3 |行政执法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所属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 |
|的|--|----------------------------------|
|组|4 |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保障措施 |
|织|--|----------------------------------|
|领|5 |建立了法制工作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 |
|导|--|----------------------------------|
| |6 |将法制工作列入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 |
|-|--|----------------------------------|
| |7 |对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时制定和落实学习、宣传的措施 |
| |--|----------------------------------|
|法| |认真关注解决法律实施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和实施有关措施,不断取 |
|制|8 |得积极成效 |
|宣|--|----------------------------------|
|传|9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学习、培训制度 |
|教|--|----------------------------------|
|育|10|及时、经常、有效地对管理相对人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
| |--|----------------------------------|
| |11|向管理相对人提供有关法律咨询和服务 |
|-|--|----------------------------------|

|制|12|制定实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配套办法、措施和制度 |
|定| | |
|落|--|----------------------------------|
|实|13|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及时清理应予废止、修改的规范性文件 |
|措| | |
|施|--|----------------------------------|
|制|14|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执法文书、档案等管理制度 |
|度| | |
|-|--|----------------------------------|
|执|15|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
|法|--|----------------------------------|
|队|16|建立健全对执法人员的执法证件、着装等管理制度 |
|伍|--|----------------------------------|
|建|17|建立健全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
|设|--|----------------------------------|
| |18|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纪律教育,执法人员遵守执法纪律、文明执法 |
|-|--|----------------------------------|
| |19|及时办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 |
|实|--|----------------------------------|
|施|20|严格依法实施具体行政行为,保证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 |
|具|--|----------------------------------|
|体| |积极查处违法违章案件,保证有效地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 |
|行|21| |
|政| |秩序,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
|行|--|----------------------------------|
|为|22|不断提高行政案件的办案质量和审结率 |
| |--|----------------------------------|
| |23|法律文书规范 |
|-|--|----------------------------------|

|行|24|建立健全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和及时纠正执法违法的问题 |
| |--|----------------------------------|
|政|25|建立和实施执法情况报告制度 |
| |--|----------------------------------|
|执|26|建立和实施执法情况统计制度 |
| |--|----------------------------------|
|法|27|建立和实施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 |
| |--|----------------------------------|
|监|28|建立健全委托执法制度 |
| |--|----------------------------------|
|督|29|建立重大执法案件审核制度 |
|-|--|----------------------------------|
|行|30|设立或指定复议应诉机构,配备相应的专(兼)职复议应诉工作人员 |
|政|--|----------------------------------|
|复|31|依法及时审理行政复议案件 |
|议|--|----------------------------------|
|、|32|依法办理行政赔偿事宜 |
|应|--|----------------------------------|
|诉|33|依法进行行政应诉 |
-----------------------------------------



1997年3月10日

中共聊城市委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聊城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中共聊城市委聊城市人民政府


中共聊城市委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聊城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的通知



聊发〔2005〕26号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市直各部门:
市委、市政府同意《 聊城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聊城市委
聊城市人民政府
2005年11月22日

聊城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聊城工作,营造更加宽松的人才引进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市人才结构,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实现我市“跨越发展实现率先崛起,团结实干建设强市名城”的总体目标提供人才智力保障,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高层次人才包括: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
  (三)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及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四)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和取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第三条 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的党政群机关和具有用人自主权及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直、省直和外埠驻聊单位、办事机构(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均可按本办法引进高层次人才。
  第四条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负责本地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综合协调和管理,市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具体负责引进人才的日常工作。组织、教育、科技、财政、民政、公安、建设、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按各自职责,积极配合人事部门,共同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
  第五条 引进高层次人才来聊城工作,采取刚柔结合的方式,坚持“来去自由、双向选择、人尽其才、形式多样”的原则,可以采取调动、聘用、兼职、停薪留职、辞职等多种形式到我市短期或长期工作;也可携带项目或资金创办、领办企业,通过技术入股、承包经营、合作开发、咨询顾问、成果转让和研究开发等形式到我市工作。
  第六条 辞职来聊城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用人单位应与本人签订聘用合同,经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同意,给予办理恢复原来工作关系或重新录用手续;在原单位被辞退或自动离职来聊城工作的,人事关系一律挂靠市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实行人事代理,一年后经用人单位考核并同意续聘的,给予办理恢复原有身份手续,工龄连续计算。上述人员人事档案不能转递的,由市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根据有关证件重新为其建立人事档案。
  第七条 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由用人单位与其签订最低服务年限为三年的合同,经人事部门鉴证后,可按下列标准发给安家补助费: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5万元;
  (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万元;
  (三)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及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万元;
  (四)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人员和取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5万元。
  企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其安家补助费数额也可与引进对象协商确定。
  其资金支出:进入党政机关和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其安家补贴由同级财政承担;进入差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其安家补贴由同级财政承担60%,用人单位承担40%;进入其他单位的,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八条 引进人才的工资待遇由用人单位根据所任职务、职称、专业水平、工作岗位及贡献大小等情况与本人共同商定。用人单位要积极推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办法,可实行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年薪制、项目工资制、协议工资制、课题工资制和股份期权制等多元化的分配方式。
  第九条 高层次人才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可由单位发给一定数额生活津贴,用以改善其生活条件。
  第十条 对高层次人才来聊城领办、创办企业或携带技术、项目、专利,在我市以合作、股份等形式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由受益单位实行奖励。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聊城工作期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且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级政府给予20-30万元奖励;对研发的专项科技成果在转化推广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除用人单位按规定给予奖励外,同级政府按其当年新增缴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不低于20%的比例奖励个人。
  第十一条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到事业单位工作,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允许先突破编制限制,然后逐步调整到位。其原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可不受专业技术岗位限制,优先评聘,并可低职高聘。引进到市直党政机关硕士以上学位的选调生,工作一年后,根据本人德才表现,原则上掌握博士安排副县(处)级职务,硕士安排正科级职务。
  第十二条 凡涉及人才引进需办手续的,由政府人事主管部门及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办理。对符合规定办理的事项,应当场办结;对必须依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进行前置行政审批的事项,须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或予以答复。硕士研究生及其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省外辞职的高层次人才来聊城工作,由用人单位直接到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办理聘(录)用手续。不转行政关系和户口的,由人事、公安部门发给《聊城市人才居住证》,享受我市居民同等待遇。
  第十三条 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子女可随调、随迁,其工作由用人单位负责安排;用人单位因特殊情况不能安排的,由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安排。子女入学,可根据本人要求就近或择校,并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给予优先安排,免收正常学杂费以外的费用。
  第十四条 同级财政将人才引进开发所需资金列入年度预算,用于各类人才的培养、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的引进等工作。其经费专款专用。
  第十五条 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有关部门应在项目立项、经费资助、成果申报、出国学术交流和培训等方面,优先予以支持。对于引进的第二条㈠、㈡类人才,带研发项目来聊城工作的,根据项目情况,由用人单位给予相应的科研启动经费。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采取措施,做好对高层次人才的管理、服务工作,并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人才享有的优惠政策应全面落实,并为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切实防止和纠正闲置浪费人才的现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定期检查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人才使用情况及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并把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情况作为检查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的用人单位或个人,由市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七条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我市工作、生活期间,如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属于政治权利和工资福利待遇方面的,可向人事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属于经济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等民事商务纠纷的,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合同约定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第十八条 各县(市区)及用人单位可参照本办法执行,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负责解释。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承担高层次人才来聊城工作的接待咨询、信息综合、资格认定、推荐安置和跟踪管理服务等工作。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此前出台的《关于引进招聘高层次人才智力暂行规定》(聊发〔2000〕12号)同时废止。






徐州市国省公路环境管理办法

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政府


徐州市国省公路环境管理办法

第 97 号



《徐州市国省公路环境管理办法》已经2004年3月5日市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市长 李福全

二○○四年三月八日


徐州市国省公路环境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创造安全、整洁的国省公路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江苏省公路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路环境管理是指对公路沿线法定范围内的建筑规划、交通状况、服务设施、路容路貌、环境卫生等实施的统一规划、协调、控制、监督等活动。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省公路环境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交通、公安、规划、国土资源、工商等部门应当各司其职,依法做好国省公路沿线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国省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起2米内的区域为公路用地;无边沟的,从路缘石外缘起8米内的区域为公路用地。具体用地的确认,按照土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公路边沟外缘起,无边沟的从公路坡脚线外缘起,国道20米、省道15米内的区域为公路建筑控制区。
公路弯道内侧以及平交道口附近建筑控制区的范围还须满足公路长远发展规划标准的行车视距或改作立体交叉的要求。
第六条 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摆摊设点、堆放物品、打谷晒场、乱停车辆、边坡种植、放牧、饲养禽畜等;
(二)倾倒垃圾渣土、焚烧各类废弃物;
(三)乱涂乱画、乱设招贴;
(四)货物运输车辆抛洒、滴漏;
(五)挖沟引水,利用公路边沟排放污物、堵塞公路排水沟渠、填埋公路边沟;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坏、污染公路和影响公路畅通的行为。
第七条 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由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标桩、界桩的设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和擅自挪动设置的标桩、界桩。
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和必要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外,禁止修建其他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需要埋设管线、电缆、电杆等设施的,应当事先经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原有技术标准,或者经协商按照规划标准修复或者改建公路。
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原有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因公路新建、改建或者建筑控制区范围的调整等,被划入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未经交通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扩建。 第八条 国省公路两侧200米内的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或其他专项规划,应当征求市交通主管部门的意见。已经在国省公路两侧200米内布局的集镇,不得再沿路规划和延伸。
公路两侧因工程建设需要搭接公路的,在办理规划、建设手续时,应当事先征求市交通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九条 国省公路沿线县(市)、贾汪区人民政府应当以现有城镇经营设施为基础提出设置经济服务区的方案,按照城镇规划建设程序,经市规划、土地、交通等部门会同确定后,由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组织开发经营,集中管理,并负责公路沿线的路边店、集市贸易场所向经济服务区迁移,有关部门应当提供政策的优惠。
第十条 严格控制在国省公路上增设平交道口。确需增设平交道口的,应当报经市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当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增设的平交道口,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满足行车视距和行车安全的要求;
(二)基面低于公路;
(三)保证公路排水畅通;
(四)用沥青或水泥砼铺设路面;
(五)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
与国省公路连接的道口不符合批准要求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经整改仍未达到前款要求的,由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封闭连接的道口。
第十一条 国省公路用地以内的绿化由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公路用地以外的绿化由沿线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结合小城镇建设规划负责实施。
鼓励沿线的镇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按照“谁绿化,谁养护,谁受益”的原则,投资和经营公路绿化产业,并按照绿化规划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的标准实施绿化。
交通部门应加强对公路沿线单位和个人绿化标准和规范的指导,并依法进行监督。
第十二条 国省公路沿线的镇人民政府利用公路边沟进行农田灌溉的,应保持沟坡边线顺直、轮廓分明、无淤塞、无坝埂,确保排水畅通。
公路两侧集镇段涉及到公路的排水设施,由交通主管部门和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共同协商并进行建设、维护。
第十三条 国省公路沿线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维护门前的环境卫生。公路沿线的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公路两侧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及时清除门前堆放的垃圾、柴草、建筑材料等影响公路环境卫生的物品。
第十四 公安、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依照各自的职责,及时查处占用公路摆摊设点、停放车辆、堆物作业、搭棚、盖房、打场、晒粮、放牧、堆肥、倾倒废物、洒漏污染路面、进行集市贸易和其他妨碍交通安全和通畅行为的违法活动。
第十五条 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国省公路沿线汽车维修、废品收购、水泥制品等对公路环境有影响的生产经营企业的登记管理;对无固定经营场所的,依法不予登记。
第十六条 本市市区内国省公路环境管理,由市交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六、七、十四条以及第八条第二款、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行为,由交通、公安等部门分别依据各自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