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批转市科委、人事局拟订的《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辞职的暂行办法》

时间:2024-06-26 08:15:3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6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批转市科委、人事局拟订的《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辞职的暂行办法》

天津市政府


批转市科委、人事局拟订的《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辞职的暂行办法》
天津市政府


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科委、人事局拟订的《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辞职的暂行办法》,现转发给你们,望结合本系统、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辞职的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改革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促进人才流动,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通知》(国发〔1986〕73号)精神,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辞职,系指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辞去所在单位的工作。
第三条 本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含中小学教师辞职到郊县任教),辞职到本市或驻津的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适用本办法。要求到外地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仍按市有关规定办理调动手续。
第四条 申请辞职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下述条件之一的,除本办法另有规定的以外,所在单位应予批准:
(一)从市区到郊区、县,从全民所有制单位到集体所有制单位,从大型企业到中小企业,从大专院校,科研设计单位到企业,从机关到基层从事发挥本人特长的技术、管理工作的;
(二)单位超编或任务不饱满,本人辞职后对单位工作影响不大的;
(三)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单位中,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
(四)现用非所长,本单位无法调整的;
(五)自愿要求承包、租赁、创办中小企业或技术开发、服务、贸易机构的;
(六)到高技术产业和国家或市级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技术攻关、重大技术引进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第五条 具有下述条件之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暂不批准辞职:
(一)单位出资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脱产培训半年以上,在培训合同规定的服务期限内的(凡未签定合同者,在本文颁发之后可补签合同);
(二)参加国家和市级重点工程、科研攻关项目和承担本单位重点项目,辞职后对工作造成较大影响的;
(三)掌握国家机密,在各级保密委员会的解密期限内的;
(四)单位出资培养或有偿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服务期限未满合同规定期限的;
(五)正在接受审查或留用察看期限未满的。
第六条 大、中型企业的专业技术骨干辞职,须经厂长批准。
第七条 符合第四条规定条件又不在第五条规定范围内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出辞职申请后,所在单位要进行劝说、挽留,挽留无效时,必须在一个月内准予办理辞职手续,因工作交接需延长期限的,不得超过三个月。
第八条 专业技术人员在辞职待批期间,须服从所在单位管理,不得擅离职守。凡擅自离职超过一个月的,一律按自动离职处理,本市各单位都不得聘用。违背第五条规定而自动离职的人员,离职后原单位可追回单位出资的培训费和单位分配的住房,对工作造成经济损失的,应追究其
经济责任。
第九条 专业技术人员获准辞职后,必须向所在单位办理工作移交手续,不得私自带走原单位的科技成果、技术资料和器材设备等,不得损害原单位的经济技术权益。违者,追究其经济责任。
第十条 凡专业技术人员辞职后,全民或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重新录用,须经市人事局批准,其辞职前和重新录用后的工龄可以累积计算,并根据市人事局津人工〔1988〕6号文件规定,参照原等级重新确定工资。
第十一条 辞职人员的人事档案,原单位应在办理手续时按档案管理的规定转给接收单位或其户口所在地。
第十二条 专业技术人员辞职中遇到争议时,可要求上级人事部门按照本办法予以协调。协调无效时,可向市人事局申请裁决。对裁决结果,有关各方必须执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市科委、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1988年12月11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2003年全国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2003年全国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税发[2003]63号

2003-06-06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进一步突出“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加大治本工作力度,努力建设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税收秩序和税收环境,现将《2003年全国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安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2003年全国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安排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三年六月六日





附件:

2003年全国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安排

根据国务院关于2003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国家税务总局今年工作总体部署,今年全国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加大治本工作力度,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强化税收征管,努力提高干部素质和税收管理信息化水平,有计划地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的税收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偷税、逃税、骗税等违法行为,广泛开展税收法治宣传教育,倡导“依法诚信纳税”风尚,促进税收秩序进一步好转,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税收任务。
一、进一步提高对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党的十六大和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虽然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强化税收征管、依法诚信纳税等方面差距依然很大,涉税违法恶性案件时有发生,一些地区、一些行业税收秩序仍然较为混乱。因此,各级税务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始终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关系小康社会建设等根本问题的高度上来认识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重要意义,并作为经常性工作继续抓紧抓好。要认真落实今年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和统一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抓好落实,把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二、不断总结经验,巩固已取得的成绩,始终保持整顿和规范工作高压态势。各级税务部门要认真总结两年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经验,找出薄弱环节,采取应对措施,加以改进规范。对前两年已经进行的专项检查和综合整治,要作到整顿一片,规范一片,并纳入规范化轨道,尤其是对加油站、集贸市场和白酒等行业领域的税收秩序,要作为经常性工作继续抓紧抓好,防止反弹,不断巩固扩大整规成果。
三、抓住重点,继续严厉打击严重涉税违法行为。要根据涉税犯罪的新动向、新趋势,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重点:一是抓紧查处伪造、倒卖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重大案件。二是加大查处利用做假账,两套账和账外经营等手段偷逃税款的力度。三是针对一些地区骗税案件有所抬头的现象,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违法犯罪的斗争,同时还要重点组织好实行“免、抵、退”税企业的专项检查。四是全面开展发票打假和普通发票专项检查。五是按照今年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专项检查方案(国税发〔2003〕30号)的部署,加强组织协调和落实督办。各地要根据总局的要求,因地制宜,进一步确定本地的重点和实施方案。六是继续把查处大案要案作为工作重点,严格落实重大案件查办责任制、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和督办制度,同时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密切配合,切实作好案件查处、督办和司法移送等环节的工作。
四、坚持标本兼治,内外并举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以规范税收执法为重点的内部管理机制。要在近年税收管理制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针对执法过程中执法随意、监督不力等突出问题,有的放矢,以规范执法和强化监督为目的,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重点是根据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继续完善、修订、起草相关规章制度;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地税之间以及税务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信息传递等相关机制和制度。
二是在全国税务系统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实行基本统一的岗位责任和工作规程,实现责任明确、征管查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衔接,努力减少管理漏洞。
三是继续推行税收征管集约化管理,提高集中征收程度,减少执法主体和中间环节,不断探索合理分工、科学配置征管资源的有效形式。
四是完善内部执法监督机制。首先,广泛开展考核评议,严格执行过错追究制度,对存在问题的执法人员要结合落实执法责任制,进行评议考核和实施过错责任追究,防止违法行为屡查屡犯、屡禁不止;其次,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的会签制度,认真执行重大税务案件和大额减免缓税的集体审批制度,作好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和行政复议工作,并建立通报制度,督促整改,讲求实效。其三,不断探索完善内部执法监督机制的有效形式,并将其贯穿到税收执法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环节。
五是不断优化纳税服务。要把规范执法与优化服务有机统一起来,通过提供优质纳税服务,减轻纳税人负担,提高纳税人税收意识和纳税技能。要建立健全以首问责任和政务公开为重点的各项规范服务体系。税务人员要提高纳税服务的自觉性,改善服务态度,杜绝衙门作风。要进一步规范税务代理机构执业行为。
五、继续加强税法宣传,倡导诚信纳税,完善税收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税收外部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加强税收法制宣传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持之以恒,把税收法制宣传工作搞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一是在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提高宣传效果。首先,要注意吸收税收基础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更新公民税收意识,在继续提高公民税收义务感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高公民对税收的认同感,使依法纳税成为公民内在自觉的行动。比如,在课税依据方面,提高公民对税收“公共需要”和“利益交换”本质性的认识;在税收用途方面,强调税收与财政支出之间的联系,提高公民对税收“整体有偿性”的认识,从而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平等意识,最终提高公民的税收认同感。其次,正面宣传与反面教育相结合,在普及税收知识,增强公民纳税意识,提高纳税技能的同时,继续加大案件曝光力度,从反面教育群众,以案说法,震慑犯罪。
二是根据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建立诚信社会的要求,要在广泛试点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全国税务系统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实行量化管理,增强“诚信纳税”管理的可操作性,促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
三是积极推进税收行政协助相关制度建设,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协税护税法律责任,明确相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所必须承担的法定协税义务,界定相应职责范围;要形成“税收是‘国家税收’而非‘税务部门税收’”的意识,完善协税运行机制,实行重大涉税案件的综合治理;要加快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完善相关功能,并加快联网步伐,为各部门履行税收行政协助职责提供高效的操作平台。
四是进一步完善公民协税制度,规范运行机制。首先,要在系统总结各地发票抽奖方法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法律规范,使其有法可依;其次,改善举报管理工作,加快举报案件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拓宽举报渠道,完善举报工作制度建设。
六、加快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一是把防伪税控系统全部推行到位,同时尽快完成金税工程二期完善和拓展工作以及和原ctais的评估整合工作。二是按总局部署,在整合信息资源基础上推进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国、地税信息共享。三是抓紧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尽快完成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全面提高税收信息化水平。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解决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监控问题,并把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税款申报情况、税款交纳情况全面纳入税务监控范围,并为实现与相关部门联网奠定物质技术基础。
七、全面提高干部素质,为深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放在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首要位置。首先,要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加强道德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觉抵制一切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同时,要继续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基层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其次,要提高干部业务素质,强化干部培训,提高实际执法能力和工作效率,当前要继续实行执法资格认证和能级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激发干部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其三,强化从严治队的观念,要认识到“严”是对干部的爱护,是树立队伍正气的有效途径。要继续推行和完善相关制度,比如干部巡视制度、诫勉谈话制度、公开述职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同时,切实加强教育培训,加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令
二○○三年 第3号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已经于2003年1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第1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03年4月12日起施行。

部长 石广生
局长 金人庆
局长 王众孚
局长 郭树清
二○○三年三月七日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

  第1条 为了促进和规范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就业、维护公平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依据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2条 本规定所称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系指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称“境内公司”)的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使该境内公司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称“股权并购”);或者,外国投资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通过该企业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且运营该资产,或,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并以该资产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运营该资产(以下称“资产并购”)。
  第3条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应遵守中国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遵循公平合理、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造成过度集中、排除或限制竞争,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4条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应符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对投资者资格和产业政策的要求。
  依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不允许外国投资者独资经营的产业,并购不得导致外国投资者持有企业的全部股权;需由中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产业,该产业的企业被并购后,仍应由中方在企业中占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禁止外国投资者经营的产业,外国投资者不得并购从事该产业的企业。
  第5条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应依照本规定经审批机关批准,并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设立登记。外国投资者在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中的出资比例一般不低于25%。外国投资者的出资比例低于25%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应依照现行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登记程序进行审批、登记。审批机关在颁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时加注“外资比例低于25%”的字样。登记管理机关在颁发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时加注“外资比例低于25%”的字样。
  第6条 本规定中的审批机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简称“外经贸部”)或省级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审批机关”),登记管理机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或其授权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
  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属于应由外经贸部审批的特定类型或行业的外商投资企业的,省级审批机关应将申请文件转报外经贸部审批,外经贸部依法决定批准或不批准。
  第7条 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的,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继承被并购境内公司的债权和债务。
  外国投资者资产并购的,出售资产的境内企业承担其原有的债权和债务。
  外国投资者、被并购境内企业、债权人及其他当事人可以对被并购境内企业的债权债务的处置另行达成协议,但是该协议不得损害第三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债权债务的处置协议应报送审批机关。
  出售资产的境内企业应自作出出售资产决议之日起10日内,向债权人发出通知书,并在全国发行的省级以上报纸上发布公告。债权人自接到该通知书或自公告发布之日起10日内,有权要求出售资产的境内企业提供相应的担保。
  第8条 并购当事人应以资产评估机构对拟转让的股权价值或拟出售资产的评估结果作为确定交易价格的依据。并购当事人可以约定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资产评估机构。资产评估应采用国际通行的评估方法。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导致以国有资产投资形成的股权变更或国有资产产权转移时,应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评估,确定交易价格。
  禁止以明显低于评估结果的价格转让股权或出售资产,变相向境外转移资本。
  第9条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外国投资者应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3个月内向转让股权的股东,或出售资产的境内企业支付全部对价。对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者,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应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6个月内支付全部对价的60%以上,1年内付清全部对价,并按实际缴付的出资比例分配收益。
  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增资的,投资者应在拟变更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中规定出资期限。规定一次缴清出资的,投资者应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6个月内缴清;规定分期缴付出资的,投资者第一期出资不得低于各自认缴出资额的15%,并应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3个月内缴清。
  外国投资者资产并购的,投资者应在拟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中规定出资期限。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通过该企业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且运营该资产的,对与资产对价等额部分的出资,投资者应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对价支付期限内缴付;其余部分的出资应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方式约定缴付期限。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外国投资者出资比例低于25%的,投资者以现金出资的,应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3个月内缴清;投资者以实物、工业产权等出资的,应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6个月内缴清。
  作为对价的支付手段,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外国投资者以其拥有处置权的股票或其合法拥有的人民币资产作为支付手段的,须经外汇管理部门核准。
  第10条 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公司股东的股权,境内公司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后,该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为原境内公司注册资本,外国投资者的出资比例为其所购买股权在原注册资本中所占比例。被股权并购境内公司同时增资的,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为原境内公司注册资本与增资额之和;外国投资者与被并购境内公司原其他投资者,在对境内公司资产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各自在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中的出资比例。
  外国投资者认购境内公司的增资,境内公司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后,该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为原境内公司注册资本与增资额之和。外国投资者与被并购境内公司原其他股东,在境内公司资产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各自在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中的出资比例。
  被股权并购境内公司中国自然人股东在原公司享有股东地位一年以上的,经批准,可继续作为变更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投资者。
  第11条 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的,对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应按照以下比例确定投资总额的上限:
  (1) 注册资本在二百一十万美元以下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七分之十;
 (2) 注册资本在二百一十万美元以上至五百万美元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倍;
  (3) 注册资本在五百万美元以上至一千二百万美元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5倍;
  (4) 注册资本在一千二百万美元以上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3倍。
  第12条 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的,投资者应根据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向具有相应审批权限的审批机关报送下列文件:
  (1) 被并购境内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一致同意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的决议,或被并购境内股份有限公司同意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的股东大会决议;
  (2) 被并购境内公司依法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的申请书;
  (3) 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章程;
  (4) 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公司股东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的协议;
  (5) 被并购境内公司最近财务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
  (6) 投资者的身份证明文件或开业证明、资信证明文件;
  (7) 被并购境内公司所投资企业的情况说明;
  (8) 被并购境内公司及其所投资企业的营业执照(副本);
  (9) 被并购境内公司职工安置计划;
  (10) 本规定第7条、第19条要求报送的文件。
  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范围、规模、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涉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许可的,有关的许可文件应一并报送。
  被并购境内公司原有被投资公司的经营范围应符合有关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的要求;不符合的,应进行调整。
  第13条 本规定第12条规定的股权购买协议、境内公司增资协议应适用中国法律,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协议各方的状况,包括名称(姓名),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国籍等;
  (2) 购买股权或认购增资的份额和价款;
  (3) 协议的履行期限、履行方式;
  (4) 协议各方的权利、义务;
  (5) 违约责任、争议解决;
  (6) 协议签署的时间、地点。
  第14条 外国投资者资产并购的,应根据购买资产的交易价格和实际生产经营规模确定拟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拟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应符合有关规定。
  第15条 外国投资者资产并购的,投资者应根据拟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企业类型及所从事的行业,依照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向具有相应审批权限的审批机关报送下列文件:
  (1) 境内企业产权持有人或权力机构同意出售资产的决议;
  (2)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申请书;
  (3) 拟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章程;
  (4) 拟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与境内企业签署的资产购买协议,或者,外国投资者与境内企业签署的资产购买协议;
  (5) 被并购境内企业的章程、营业执照(副本);
  (6) 被并购境内企业通知、公告债权人的证明;
  (7) 投资者的身份证明文件或开业证明、有关资信证明文件;
  (8) 被并购境内企业职工安置计划;
  (9) 本规定第7条、第19条要求报送的文件。
  依照前款的规定购买并运营境内企业的资产,涉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许可的,有关的许可文件应一并报送。
  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并以该资产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在外商投资企业成立之前,不得以该资产开展经营活动。
  第16条 本规定第15条规定的资产购买协议应适用中国法律,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协议各方的自然状况,包括名称(姓名),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国籍等;
  (2) 拟购买资产的清单、价格;
  (3) 协议的履行期限、履行方式;
  (4) 协议各方的权利、义务;
  (5) 违约责任、争议解决;
  (6) 协议签署的时间、地点。
  第17条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除本规定第20条另有规定外,审批机关应自收到规定报送的全部文件之日起30日内,依法决定批准或不批准。决定批准的,由审批机关颁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公司股东股权,审批机关决定批准的,应同时将有关批准文件分别抄送股权转让方、境内公司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股权转让方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为其办理收汇的外资外汇登记手续,并出具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对价支付到位的外资外汇登记证明。
  第18条 外国投资者资产并购的,投资者应自收到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设立登记,领取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
  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的,被并购境内公司应依照本规定向原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领取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原登记管理机关没有登记管辖权的,应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10日内转送有管辖权的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同时附送该境内公司的登记档案。被并购境内公司在申请变更登记时,应提交以下文件,并对其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1) 变更登记申请书;
  (2) 被并购境内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公司章程做出的关于股权转让或增资的股东会(大会)决议;
  (3) 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公司股东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的协议;
  (4) 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原章程的修正案和依法需要提交的外商投资企业合同;
  (5) 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6) 外国投资者的身份证明文件或开业证明、资信证明文件;
  (7) 修改后的董事会名单,记载新增董事姓名、住所的文件和新增董事的任职文件;
  (8)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有关文件和证件。
  转让国有股权和外国投资者认购含国有股权公司的增资额的,还应提交经济贸易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投资者自收到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到税务、海关、土地管理和外汇管理等有关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19条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资者应就所涉情形向外经贸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报告:
  (1) 并购一方当事人当年在中国市场营业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
  (2) 一年内并购国内关联行业的企业累计超过10个;
  (3) 并购一方当事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二十;
  (4) 并购导致并购一方当事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百分之二十五。
  虽未达到前款所述条件,但是应有竞争关系的境内企业、有关职能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请求,外经贸部或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为外国投资者并购涉及市场份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影响市场竞争或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等重要因素的,也可以要求外国投资者作出报告。
  上述并购一方当事人包括外国投资者的关联企业。
  第20条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涉及本规定第19条所述情形之一,外经贸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为可能造成过度集中,妨害正当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应自收到规定报送的全部文件之日起90日内,共同或经协商单独召集有关部门、机构、企业以及其他利害关系方举行听证会,并依法决定批准或不批准。
  第21条 境外并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并购方应在对外公布并购方案之前或者报所在国主管机构的同时,向外经贸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报送并购方案。外经贸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应审查是否存在造成境内市场过度集中,妨害境内正当竞争、损害境内消费者利益的情形,并做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1) 境外并购一方当事人在我国境内拥有资产30亿元人民币以上;
  (2) 境外并购一方当事人当年在中国市场上的营业额15亿元人民币以上;
  (3) 境外并购一方当事人及其关联企业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二十;
  (4) 由于境外并购,境外并购一方当事人及其关联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百分之二十五;
  (5) 由于境外并购,境外并购一方当事人直接或间接参股境内相关行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将超过15家。
  第22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并购,并购一方当事人可以向外经贸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请审查豁免:
  (1) 可以改善市场公平竞争条件的;
  (2) 重组亏损企业并保障就业的;
  (3)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并能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
  (4) 可以改善环境的。
  第23条 投资者报送文件,应对文件依照规定进行分类,并附文件目录。规定报送的全部文件应用中文表述。
  第24条 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投资性公司并购境内企业,适用本规定。
  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境内外商投资企业,适用现行外商投资企业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外商投资企业股东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其中没有规定的,参照本规定办理。
  第25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并购境内其他地区的企业,参照本规定办理。
  第26条 本规定自2003年4月12日起施行。